产品展示

近10年沪指3次站上3500点后都暴跌,这次能打破魔咒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7-21 10:15 点击次数:79

A股3500点魔咒再现?理性看待市场波动背后的规律与现实

近年来,“3500点”仿佛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心理门槛。每当上证指数逼近这一关口,总能引发市场对牛市启动或新一轮调整的热议。

回顾近十年走势,确实有几次指数冲破3500点后出现大幅回调的情况,但这是否意味着“魔咒”真实存在?当前市场又是否真的步入危险区域?

上证指数最近十年有个诡异的规律:只要碰到3500点,就像触发了暴跌开关。 2015年股灾后的反弹,指数刚摸到3500就遭遇2016年初的熔断暴跌,千股跌停的场面让老股民至今心有余悸。

2018年初那次更惨,指数在3500点上方只坚持了不到两个月,随后一路狂泻,2019年初直接砸穿2400点,整整跌没了1100点。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,2024年初冲到3674点后转头向下,一口气跌到2635点,又是600多点灰飞烟灭。

银行股最近的表演让人心惊肉跳。 工商银行走出教科书式的三浪上涨,高位连续收阳,这种走势在历史上几乎都是见顶信号。

但诡异的是,“庄家”似乎还不收手,继续推高股价。 这种高度控盘的大象股,顶部确实难猜,但高位加速往往意味着行情进入尾声。 更明显的信号是,最近关于银行的段子突然刷屏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,当某个板块成为全网玩梗对象时,离崩盘就不远了。

周五的盘面充满阴谋味道。 大盘顽强站上3500点,尾盘却突然跳水。 这种走势像极了经典的“诱多”手法——先拉高吸引散户跟风,再突然砸盘套人。

主力资金似乎铁了心要让指数站上3500点,因为只有站上这个心理关口,诱多的效果才能最大化。 当前这个位置,怎么看都像是精心布置的陷阱。

全球市场正在酝酿一场完美风暴。 美股、日股、欧股全都在历史高位盘旋,但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越来越浓。 这种背离不可能永远持续,金融危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。

现在的股市繁荣,不过是央行放水制造的虚假泡沫。 A股虽然提前释放了部分风险,未来几个月可能相对抗跌,但想在全球熊市中独善其身走牛市? 那简直是天方夜谭。

看看上证指数的月线图就明白了:过去十年一直在2440点到3674点之间震荡,上下落差1200多点,活脱脱一个巨型箱体。 按照技术理论,突破箱顶就该开启千点大涨。 但当前的环境根本支撑不了这种行情。

全球经济在衰退边缘试探,地缘政治危机四伏,国内房地产风险尚未出清。 这些大山压顶,A股凭什么独自走牛?

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。 每次站上3500点,都有人高喊“这次不一样”。 2016年他们说救市资金托底不一样,2019年他们说估值底不一样,去年他们说政策底不一样。 结果呢? 暴跌只会迟到,从不缺席。

这次银行股拉指数的手法,和2018年初如出一辙;全球股市的泡沫程度,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更甚;经济基本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脆弱。 当所有信号都在提示风险,我们凭什么相信这次能例外?

真正的牛市需要天时地利。 要么是经济强劲复苏,要么是危机出清后轻装上阵。 现在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。 全球经济还在下滑通道,金融危机的地雷还没引爆。 A股想走牛,至少要等全球市场完成一轮出清。

这个时间点,大概率不在当下。 那些喊着牛市已来的声音,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。 冷静下来想想:如果主力真的看好后市,为什么要在3500点拼命拉银行股出货? 为什么全球资本都在悄悄撤离高风险资产?

股市最贵的四个字就是“这次不同”。 1929年美股崩盘前有人这么说,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有人这么说,2008年次贷危机前还有人这么说。

结果呢? 泡沫终究会破,规律永远有效。 当前A股的所有征兆——指数强拉权重、板块疯狂炒作、段子满天飞、尾盘诡异跳水——都在重复历史的剧本。 当舞曲到达顶点,聪明人该做的是悄悄离场,而不是跟着狂欢。 3500点的魔咒,这次恐怕依然有效。

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电话:
邮箱:
地址:
意昂体育

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