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空军把家底全掏出来了。 拉贾斯坦邦边境线上,“阵风”战机引擎轰鸣,旁边是幻影-2000和苏-30MKI组成的钢铁编队。 这架势,明摆着要报五月空战的血仇——当时巴基斯坦只用一小时就揍下五架印度战机,三架正是印度花88亿美元天价买来的“阵风”,残骸直接栽进自家农田,连20公里都没飞出去。 可就在这群“复仇者联盟”升空演习的同一天,乌克兰传来噩耗:一架法国援助的幻影-2000战斗机刚起飞就栽进沼泽,飞行员弹射前只来得及喊了句“设备全完了”。
五月那场空战成了印度军方的噩梦。 三架阵风、一架苏-30、一架米格-29,再加一架无人机,全被巴基斯坦击落,战损比是刺眼的0:6。 最扎心的是,其中一架阵风残骸就躺在印度巴辛达空军基地附近的农田里,烧焦的机身上法国达索标志清晰可见。当时特朗普还跳出来补刀,连着两次公开认证印度确实有五架战机被击落。
印度人急眼了。 莫迪政府连夜宣布全国军演,坦克开上新德里街头,印度复仇冲上热搜。 可网友直接泼冷水:“演习有啥用? 6架飞机白送了,下次打算送航母不? ”
这次军演印度下了血本。 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带集结了50多架先进战机,连模拟“摧毁巴方核设施”的剧本都写好了。 阵风挂上号称“欧洲最强”的流星导弹,苏-30MKI加装俄制电子吊舱,幻影-2000升级了以色列导弹系统。 印度空军盘算着用升级后的电子战系统破解歼-10CE雷达频谱,一雪前耻。
可现实专治不服。演习区域选在沙漠简直是自曝短板——巴基斯坦的红旗-17A防空系统专克这种开阔地形。 更尴尬的是,印军弹药储备只够撑七天高强度作战,而巴方通过“联合生产”实现导弹零件80%自给自足。
就在印度阵风呼啸升空演习时,乌克兰沃伦州沼泽地传来刺耳警报。 一架法国造的幻影-2000战机刚起飞,飞行员突然向地面嘶喊:“电子设备全崩了! ”随后弹射逃生,战机碎片散落泥潭。 泽连斯基赶紧出面灭火,咬定是“技术故障”非俄军击落。
这架飞机可不简单。 它产自上世纪80年代,法国交付前拍胸脯保证“全面升级电子战系统”,还能挂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。 结果服役才五个月,机龄直奔五十年,连法国人自己都心虚——当初承诺的“强化版”在实战面前成了笑话。
印度人彻底破防了。 他们主力战机全是法国货,航母上的阵风-M舰载机也是达索出品。 幻影坠机像一记耳光抽在脸上:法制装备的“金字招牌”彻底砸了?
其实法式装备名不副实早有前科。 中国台湾防务部门早就领教过——采购时性能吹上天,实战时缩水一大半。 更坑的是厂商和采购方常勾结,买回来的装备永远达不到宣传效果。
但印度根本没得选。 国产AMCA五代机拖到2035年才见影,买苏-57或F-35? 五年内别想到货。 莫迪政府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用法制战机,哪怕维护成本高得吓人:阵风每小时飞行烧掉3.5万美元,是苏-30MKI的2.3倍。
深层病灶是印度军工体系的混乱。 阵风雷达探测距离仅150公里,巴方歼-10CE的KLJ-7A雷达却能扫到240公里外——还没照面就被锁定。 法制阵风、俄制苏-30、以色列导弹拼凑的“万国牌”部队,数据链互不兼容,打起仗来各干各的。 五月空战时,四架阵风甚至因指令错误集体跳伞。
后勤更是灾难现场。 阵风需要法国提供技术支援,故障代码得传回巴黎解密,零件采购要等47天。 印度审计报告显示,32%的专用备件长期短缺。飞行员训练也跟不上,年均飞行120小时,巴方却是200小时。 有军官私下吐槽:“我们买的究竟是武器,还是安慰剂? ”
当莫迪政府还在为军演砸12亿美元预算时,巴方已构建起致命杀伤链。歼-10CE单价仅4000万美元,配合ZDK-03预警机和红旗-9BE防空系统,形成闭环打击网。 霹雳-15导弹射程200公里,专克印度“流星”导弹150公里的短板。 五月空战零损失的成绩单,让88亿美元买36架阵风的印度像个冤大头。
军演现场尘土飞扬,印度飞行员握紧操纵杆的手全是汗。 沙漠的热浪扭曲着视线,而地平线另一端,巴方红旗导弹的雷达屏上,一个个光点正亮得刺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