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的佛山禅城,亚洲艺术公园的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。园林工人老陈正弯腰从水桶里捧出一尾活蹦乱跳的鱼苗,阳光下鱼鳞闪着银光。"这可是咱们的灭蚊小能手!"他笑着对围观群众说,200条专吃蚊卵的鱼苗像撒豆子似的扑通扑通跳进湖里。附近树荫下乘凉的大爷摇着蒲扇直乐:"这下可好,蚊子要断子绝孙喽!"
这些不起眼的小鱼苗来头可不小。它们属于食蚊鱼和青鳉鱼,江湖人称"蚊子收割机"。一条鱼每天能消灭上百只蚊子的幼虫,比什么蚊香杀虫剂都管用。禅城区园林绿化技术服务中心的小张掰着手指算账:"化学药剂喷一次管三天,这些鱼可是365天全年无休的灭蚊工。"最绝的是这招以鱼治蚊的法子,既环保又省钱,鱼吃孑孓长得壮,湖里还能多道风景线。
公园角落里,背着喷雾器的消杀队员正猫着腰检查排水沟。领队老王抹了把汗:"光靠鱼还不行,咱得给蚊子来个釜底抽薪。"他们最近把灌木丛修剪得跟板寸似的利落,犄角旮旯的积水全给端了。有个新来的队员在假山缝里发现个矿泉水瓶,里头泡着十几个蚊卵,老王当场给大伙儿上课:"看见没?就这么点水够蚊子开幼儿园了!"
垃圾转运站这边也没闲着。环卫工李姐拿着高压水枪冲洗垃圾桶,边干边念叨:"这些厨余垃圾啊,夏天搁两小时就能养出蚊子大军。"现在他们改成两小时清运一次,还往垃圾桶喷生物降解剂。路过买菜的阿婆竖起大拇指:"早该这么整!以前垃圾桶周围蚊子多得能组团跳广场舞。"
党员志愿者老周带着红袖章在小区天台忙活。他踮脚从太阳能热水器后面摸出个积水的花盆,里头密密麻麻全是扭动的孑孓。"好家伙!这要是变成蚊子,够整栋楼居民献血了。"跟着他的社区阿姨们笑作一团,转头就把各家阳台检查了个底朝天。老周还特意编了顺口溜:"瓶瓶罐罐倒干净,花盆托盘要记清,蚊子见了都喊停。"
文华公园的绿化带里,园林工人正开着"割草机中的战斗机"修剪草坪。技术员小林解释:"草太高不仅藏蚊子,还影响灭蚊鱼的工作视野。"他们现在把草坪控制在十厘米左右,既美观又防蚊。常来遛狗的张先生发现新变化:"难怪最近我家金毛在草丛打滚都不招蚊子了,原来是有讲究的。"
禅城城管的监控室里,大屏幕实时显示各公园的蚊虫监测数据。负责数据分析的小吴盯着曲线图:"上周投放鱼苗的湖区,蚊幼虫数量直接跳水式下降。"他们现在用无人机巡查积水点,配合地面人员精准打击。副局长老黄很满意这效果:"这就叫科技加传统,蚊子无处逃踪。"
菜市场旁的临时宣传点,工作人员正教居民用土法防蚊。装半瓶糖水加酵母的自制捕蚊器,成本不到两块钱。卖菜的大叔现学现卖:"比蚊香划算多了,蚊子闻着味儿来,扑通就掉进去游泳。"有个大妈更绝,把鱼缸里换下来的水浇花:"里头有鱼屎,蚊子闻了绕道走,花儿还长得旺!"
夜幕降临时,中山公园的凉亭里坐满纳凉的市民。退休教师老李发现新大陆:"往年这时候早被蚊子抬走了,今年居然能安心下棋。"他不知道的是,三公里外的实验室里,技术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观察今天的战果——来自各监测点的上百只蚊子标本,将帮助制定明天的灭蚊方案。
这场人蚊大战中,最开心的要数钓鱼爱好者。老赵在亚艺公园湖边甩竿,鱼漂动得比往常勤快:"灭蚊鱼把其他鱼都喂肥了。"他的水桶里已经躺着两条鲫鱼,远处还能看见鱼群在水面追食蚊虫激起的涟漪。保安亭里,值班的老刘泡着菊花茶感叹:"这才叫一箭双雕,老百姓得了清净,钓鱼佬过了瘾。"
蚊虫监测员小郑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。他的工具箱里装着各种"黑科技":从检测水质的试纸到收集蚊卵的吸管。最近他开发出新技能——听声辨蚊。"中华按蚊飞起来像小轰炸机,库蚊动静像电动车漏电。"说着突然刹车,从下水道口夹出片落叶,"看!这凹面存的水够蚊子开派对的了。"
社区广场上,傍晚的广场舞照常进行。领舞的杨阿姨再也不用边跳边拍腿:"以前跳完舞满腿包,现在能穿裙子了。"几个小孩蹲在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,他们脚下的灭蚊鱼正在水里执行着无声的清洁任务。卖冰粉的小贩擦擦汗:"今年连绿豆汤都省了——没蚊子咬,谁还喝清热解毒的呀。"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