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A股市场热闹非凡,3600点关口再度被攻克。许多投资者都在问:这次的3600点和以往有啥不一样?下周,是该一鼓作气冲上3674点,还是应该按兵不动、继续整固?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聊一聊,这场“翻山越岭”的大戏里到底藏着哪些门道。
先说说这周最吸睛的成果。雅下水电概念突然爆火,多只相关个股连拉四五个涨停板,让人梦回2017年雄安概念那会儿。这个题材可不是小打小闹,它牵扯到五座水电站、十几年的历史积淀,还带动了水利、电力、水泥等12个行业集体躁动。周期性产业和中字头基建板块因此焕发新生,大盘价值中枢也随之抬升——三天内涨停家数轮番破百,这种久违的人气,可不是天天都有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大盘终于跨过了2018年1月3587点的高地,也就是刘士余时代留下的“第一座大山”。而且,上证指数连续三天站上3600点,把2021年底3639点甩在身后只剩20多步之遥,距离去年10月8日瞬间创下的3674高位也不过60来点。这波行情,不仅成交量从前几周的一万四千亿提升到了一万八千五百亿,更让科创板、创业板等科技成长股风头盖过传统蓝筹,“小而美”成了新宠。
但别看都是3600,有些细节却大有不同。一年前,同样是3700附近,但当时只是国庆长假利好叠加后的脉冲行情,一开盘大家蜂拥抢筹,却很快掉头收跌;如今则是九个月换手充分,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。这意味着现在市场情绪稳定得多,人心也沉得住气,再加上国家队重仓蓝筹护航,对风险承受能力明显增强。
值得玩味的是,这一次国家队早已悄悄布局。不像去年10月那波短暂高潮,他们是在今年春季低位大量买入银行等权重蓝筹,如今这些股票涨幅喜人,为后市提供了坚实底气。有趣的是,现在不仅仅靠“大象起舞”,科技成长股正逐渐成为主角,本周科创板表现抢眼就是明证。
那么,下周到底能不能顺势突破3674呢?不少人摩拳擦掌准备搬第二座“大山”,但我倒觉得还得再等等。首先,大盘刚刚突破3500箱体区间,只收盘12天,获利回吐压力并未完全释放;其次,“雅下”概念虽热,但主力资金出货迹象明显,小票炒作终究难敌基本面拷问——别忘了2017年雄安之后多少散户被套至今;第三,高成交量与融资余额双双逼近2万亿,每逢此时震荡洗牌概率陡增,加上一旦国际局势(比如中美关税谈判)出现变数,都可能引发短线调整。此外,本轮热点正从红利蓝筹向科技成长切换,机构调仓动作频繁,对指数形成扰动不可忽视。
当然,说到底牛市里亏钱的方法总比赚钱的方法多:追涨杀跌容易踩雷,看着别人家黑马飞奔自己却死守蜗牛原地踏步,还有满仓融资一把梭哈最后亏惨……这些教训,每一个老韭菜都耳熟能详。所以,在当前阶段,与其盲目激进,不如审慎观望,根据自身持仓结构灵活应对。如果你手握优质低估品种,不妨坚定持有等待补涨机会;若想参与热门题材,也要警惕尾部风险及时止盈,否则极易陷入追高被套怪圈。
展望七月底最后几个交易日,我更倾向于市场以震荡整固为主,为下一次攀登蓄力。而AI应用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方向或许会孕育新的亮色。不过无论如何,要记住一句话:牛市不是直线上升,而是曲折前行,每一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