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在明这几个月的表现,其实很多韩国老百姓也都看在眼里。之前选举时不是说「对美要硬气」「韩国不能永远当小弟」吗,结果走马上任半年不到,就见识到了现实。刚上任的时候口号喊得响,批评前任和美国谈判时候太随便,强调“三不政策”——不全面倒向美方,不放弃和中国、俄罗斯保持关系,不让韩国的经济小船被吹翻。新闻出了之后,韩国的评论区全是鼓掌的,支持声一片——总算有个能跟美国掰掰手腕的总统。
结果这一转眼,风向逆转,特朗普直接下场,韩国政府核心圈一夜之间全懵了。最终在压力面前,韩国还是忍不住签了贸易协议。其实也不能说是「主动认输」,只能说被现实打脸了。看看协议细节,美方一条一条列出来。韩国商品加税15%——虽然比之前说的25%低点,可还是很重。美国产品进韩国全免税。国内汽车、卡车、农产品市场全部放开,只有大米和牛肉除外,其他美国货随便进。还有最让人说不出话的,韩国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到美国,这投资项目连韩国人自己都不能掌握,只能乖乖把钱交出去。还专门拿1500亿美元出来给美国造船业搞基金,“援助”美国复兴工业。天然气这块,还得强行买1000亿美元的LNG,美国想卖多少韩国就得买多少。
对比一下,欧盟六千亿美元,大几亿人口的大市场,才投这点钱;日本五千五百亿,也能自己留点利润;韩国不到5000万人口,经济总量都掉到世界第十四了,还得掏家底,钱全被美方控股,利润都是美国拿走。韩国网络都炸了。社交媒体里,话题“失望”“无语”直冲热榜。有人说,这哪是谈判,“直接跪下不就完了”,韩国总统还成了“提款机”。不怪韩国人不服气,但也没招。归根结底,韩国经济压力太大。
李在明能上台,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老百姓实在受不了过去这几年GDP一顿下滑。尹锡悦干的这些年,经济是连着四季基本不增长,内需拉不起,出口本来还行,现在也掉队。芯片以前是韩国骄傲,现在也不灵了,三星被卡死,现代车被特斯拉压着走。文化领域,韩剧、K-pop这些也遇上危机,全球票房、流媒体订阅直线下降。
普通人日常消费渐紧巴,说买房,青年人直接认赌服输,“不结婚,不生娃,不买房”成主流,年轻一点的,能跑的往国外跑。局部企业裁员,街头商铺转让成片。国家层面,财阀也开始想对策。钱没法全靠国内,只好外面找活路。美国这时候,一刀,“要不签协议,不仅贸易没得谈,驻韩美军军费得涨十亿美元每年”。韩国本来就安全压力大,北面有邻居时不时来个“新年烟花”,又没有真正自主国防。军费、安保都绕不过美国。平常在马路上还能看到美军喝醉闹事,韩国警察不敢管,美国人犯法都能轻松摆平,本国人只能自认倒霉。怎么可能和美国硬刚?
说起来,韩国最有光环的制造业,也算被“借花献佛”送给美国。全球造船最牛的除了中国就韩国了,一年造三十几艘集装箱巨轮,技术不输任何人。韩国老一辈吃过造船的红利,现代重工、三星重工,过去技术转让赚了几十年钱。现在美国说,给我一千五百亿基金,帮我复兴造船业——就是把韩国的钱、技术和订单一起送去美国,什么都不剩。国内有人说是“伤筋动骨”,也确实,自己引以为傲的产业链,让别人逆向抢回赛道。弹丸之地的韩国,拼了半天才有几个能打的产业。一笔协议都快送没了。
给美国投资这些项目能不能赚钱?答案其实不重要,关键连项目的掌控权都不在韩国自己手上。项目怎么分配,怎么领利润,美国说了算。美方官方都公开表示:韩国让步很大。这种话都敢直接说出来,舆论导向根本没在乎韩国人的脸。
贸易协定表面看只是一组数字、条款,背后其实就是经济体量和政治地位的映射。美国拿全球老大的牌面,一轮一轮干预日韩欧,定下游戏规则,别人只有配合的份。特朗普心理很清楚,自己这一波把韩国“焊死”,还能高歌猛进。美国老百姓很爱看这种剧情,朋友圈全在转,特朗普自夸顺手开直播,粉丝又要“再让美国伟大一次”。韩国国内呢,反而只能自我安慰、“认清现实”,再多讨论最后也就是发发牢骚。
对比中国,现在谈判压力大,一样一点都没退缩。这一轮博弈拖得久,就是因为中国不肯“签不平等条约”。稀土市场的核心地位,战略资源和基础制造业链全球数一数二,安全上也不指望美国。这些底牌撑得住,能有更多筹码去谈价格、讲条件。
总结就是,韩国这次其实也有点代表亚洲其他中等强国的缩影。人口规模、资源深度都不够,赛道最顶端一两个产业随时被老大收割。日韩现在都没办法独立于大体系,自主空间越来越窄。李在明最终还是选择了“保全眼前”,丢掉根基也要稳政权、稳民生。只不过这些妥协能撑多久,留给韩国发展的空间,还能剩多少?接下来只剩下中国,看能不能顶到最后,把主动权留下。
贸易谈判最终见分晓,比拼的是综合国力、产业厚度,还有整个社会面对压力时有没有“死磕到底”的信念。不是看口号喊得有多大声,是关键时刻能不能不松手,“该硬的地方不软”。韩国这轮协定之后,谁都清楚,再苦也只能苦自己消化,美国还得靠着这个微笑收割。亚洲格局怎么变,接下来可以慢慢看,谁能坚持到底,谁才有资格谈条件。
谁还觉得自己能“夹在中间”,捞到好处,那就是没看清现状。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