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E1050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与切削加工性,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、汽车部件等需一定强度和耐磨性的产品 。
中高强度与韧性:含碳量0.48%~0.55%,热处理后抗拉强度达600-800 MPa,兼顾耐磨性与抗冲击性。
加工性能优异:切削、锻造、焊接工艺成熟,适合批量生产复杂零件。
热处理响应明确:淬火+回火可精准调控硬度与韧性,适应不同工况需求。
应用领域
1、机械制造
齿轮/轴类:汽车变速器、机床主轴等需高强度和耐磨性的传动部件。
连杆/螺栓:发动机、压力机等动态载荷结构件,抗疲劳性能优异。
2、汽车工业
传动系统:驱动轴、半轴、差速器齿轮,传递动力并抵抗磨损。
悬挂部件:控制臂、拉杆等,需承受冲击和交变应力。
3、建筑与工程
高强度连接件:钢结构桥梁、建筑框架的螺栓、锚栓,提供可靠支撑。
4、工具与模具
手工工具:锤子、扳手、钳子等,要求硬度和耐用性。
辅助模具:塑料注射模、压铸模的非核心部件(经热处理后使用)。
5、其他领域
农业机械:犁刀、收割机部件(表面处理后增强耐腐蚀性)。
铁路配件:部分低负荷轨道连接件(成本优先场景)。
锻造工艺
1、加热
升温至 1100~1200℃(奥氏体化温度),保温时间按钢材厚度计算(约1.5~2分钟/毫米)。
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晶粒粗化。
2、锻造
始锻温度:1150~1200℃;终锻温度:≥850℃(低于此温度易产生裂纹)。
采用自由锻或模锻,根据零件形状选择工艺(如齿轮采用闭式模锻)。
3、冷却
锻后缓冷(砂冷或炉冷),防止白点(氢致裂纹)生成。
热处理工艺
1、淬火
加热:
升温至 830~860℃(完全奥氏体化),保温时间按钢材厚度计算(约1~1.5分钟/毫米)。
冷却:
油淬:适用于薄截面零件(如刀具),减少变形开裂风险。
水淬:适用于厚截面零件(如轴类),需严格控制冷却速度(可用聚合物淬火剂替代水)。
目标硬度:HRC 50~55(需根据零件用途调整)。
2、回火
低温回火(150~250℃):
消除淬火应力,保持高硬度(HRC 45~50),用于模具、刀具。
高温回火(500~650℃):
获得综合力学性能(抗拉强度σb≈800 MPa,冲击韧性αk≈40 J/cm²),用于轴类、齿轮。
回火时间:通常2~4小时,确保组织均匀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