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二手车市场一片火热景象,不少人都希望以低价把心仪的车收入囊中。可二手车质量不一,那些外表崭新的车,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出险状况。一旦买到事故车,后续的麻烦和损失可能就会源源不断。所以,购车者知晓查询车辆出险记录的方式,是保护自身权益、远离购车风险的重要环节! 车辆的出险记录如何查询?什么方法可以查车辆的出险记录
1、第三方平台查询
打开微信,搜索“后车可鉴”,并进入微信小程序或者公众号,在“后车可鉴”微信小程序(或公众号)中选择“车辆事故出险记录 查询”,然后按照要求,输入车架号或上传行驶证即可查询到。
除此之外"后车可鉴"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还能查交强险、商业险、车辆状态、抵押状态,4S店的维保记录、公里数有没有被调过表,车牌查车辆、车架号查车牌,还有名下车辆数查询等等!
2、车管所及交通管理部门查询
携带车辆行驶证、车主身份证等相关证件,前往当地的车管所或交通管理部门。
3、保险公司查询
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登录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行查询。
4、4S店及维修厂查询
若车辆长期在同一家4S店维修保养,可携带身份证、车辆所有权证明前往查询。 但仅限本店维修记录,若车辆未在4S店维修则无法查询。
夏季防冻液变色是否正常?
正常变色原因:
氧化反应:防冻液中的添加剂(如缓蚀剂、染色剂)随时间氧化,颜色可能变深(如绿色变黄绿色)。
轻微污染:少量灰尘或油污混入,导致颜色浑浊。
品牌差异:不同品牌防冻液颜色不同(如红色、蓝色、绿色),混合后可能变色(需避免混用)。
异常变色信号:
颜色发黑/浑浊:可能因发动机过热导致防冻液分解,或冷却系统内有金属碎屑。
颜色分层:防冻液与水分离,说明配方失效。
异味:防冻液变质产生刺鼻气味(如酸味),需立即更换。
处理建议:
轻微变色:若性能正常(冰点、沸点达标),可继续使用,但需缩短更换周期。
严重变色/异味:立即更换防冻液,并冲洗冷却系统。
定期检测: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防冻液,高负荷车辆需缩短周期。
颜色与性能无关:防冻液颜色仅用于区分品牌或类型(如有机酸型OAT为橙色,无机盐型IAT为绿色),不代表性能优劣。选择时需关注冰点、沸点、腐蚀性等指标。
总结:防冻液使用核心原则
补充原则:同品牌同型号优先,紧急情况可用蒸馏水临时替代。
解冻原则:避免暴力解冻(如明火加热),优先自然解冻或温和辅助。
变色判断:结合性能检测(冰点、沸点)判断是否需要更换,而非仅凭颜色。
定期维护:每2年检查防冻液状态,高负荷车辆每年检测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