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6年,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上,负责经济工作的陈云遭到了攻讦。
先有谢富治为获得江青的重用,出面攻击陈云“反毛主席,反大跃进,反总路线”,应该“彻底批判”。后有康生见风使舵,在毛主席对陈云作了批评之后,跳了出来对陈云落井下石。
康生指责陈云“以经济专家自居,自以为他的经济学在主席之上”,“长期与毛主席对立”,并企图定性陈云的经济是“资本主义的商人经济”,妄图将他拉向深渊。
谢富治、康生等人如此作为,是希望将曾被毛主席列为接班人人选的刘少奇、邓小平打倒,将支持刘少奇、邓小平正确主张的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打倒,以为自己,为江青的上台扫清一切障碍。
狼子野心暴露无遗。
令康生最感遗憾的是,在其打压陈云时,毛主席没有完全如了他的愿。相反,陈云受到了毛主席的一定庇护,得以在后来发挥了重大作用。
陈云是在1925年,也即他刚满20岁之际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,并因在苏沪地区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表现出色,在5年后的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补选成为中央委员,彻底崭露头角。
在党的早期发展史上,陈云还立有一个巨大的功劳。
那时是1931年,中央特科负责人、掌握有大量中共中央核心机密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,随即叛变。顾顺章为了能够在国民党站稳脚步并受到重用,很快向蒋介石献计以“将中共主要领导人一网打尽”。
就在这一个人与党的重大生死关头,陈云及时截获了相关情报并上报了中央,协助周总理采取了对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进行了及时转移,顾顺章的阴谋也就彻底落空。
不久后,陈云凭借这一功绩,走上了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岗位,并于同年成为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成员。
除协助周总理有功外,陈云还在选择毛主席为党的领袖、确立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一事上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时,陈云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,有着“分量很重”的一票。
他坚定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,对毛主席的当选和地位稳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。
更难得的是,会后陈云受命向共产国际报告遵义会议情况,对“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”的正确主张做了很好的解释,避免了共产国际的干扰。
此外,他还撰写了《随军西行见闻录》并于1936年起在法国、苏联和中国出版,宣传“毛泽东有诸葛亮之称”,为共产国际扩大并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和认识、为毛主席在国内乃至国际扬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。
甚至,1937年至1942年,在王明企图与毛主席争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地位,甚至萌生“另立中央”之阴谋时,陈云都坚定地站在了毛主席的一边,帮助破坏了王明的计划。
后来,陕甘宁边区遭遇国民党财政经济封锁,党内许多干部却仍只重政治、军事工作而轻视经济、技术工作之时,也是陈云主动站了出来,放弃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要职而前往西北财经办事处当了一名副主任。
在他的积极运作下,边区实现了收支平衡,党的革命事业才有了稳步发展的经济基础。
而陈云此时展露的经济才能,也让他在解放东北之际,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成为了经济工作的最高领导人之一。
陈云多年来的表现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,也因此,哪怕毛主席因经济政策问题与陈云产生分歧,对他有所不满和批评,在1966年康生对陈云公开发难时,毛主席还是给了陈云检讨的机会,没有放任康生将陈云的经济定性为“资本主义的商人经济”。
后来,康生等人对陈云实施“连续追杀”,毛主席也出面保护了陈云,陈云虽未能恢复政治局委员职务,却还是在1969年当选中央委员,并被毛主席从江西调回北京,逐步重新参与一些工作。
也因此,特殊年代里,陈云虽处境艰难却还是保住了自身,得以参加后来的拨乱反正工作,并协助邓小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。
参考文献:
《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》